昌平城楼之中。
朱元璋正襟危坐于正中的太师椅之上。
一旁。
则是站着太子朱标。
下方。
右侧站着魏国公徐达,以及那个说裂开就裂开的大明真男人,永昌侯蓝玉。
而左侧依次是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以及鲁王朱檀。
朱元璋面带笑意。
目光自众人脸上逐一扫过。
最后。
他的目光,毫无意外的落在了朱檀的身上。
“此次北平之战,我大明能大获全胜,诸位功不可没!”
朱元璋朗声开口。
整个人意气风发。
此战。
大明不过仅是折损数万兵力。
便就一举将北元最后的家底给打没了。
他的心情自然尤为舒畅。
要知道。
这场仗,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结果,将会直接关乎着整个大明的安危。
如果北平失守。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听了朱元璋这番话。
众人皆是微微颔首。
只不过。
一根毛都没捞着的蓝玉,当下却是有点忧郁。
“陛下,此战能大获全胜,与陛下亲自坐镇北平,排兵布阵,乃是有着极大的关系。”
“同时,三位殿下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也是此战大捷的关键!”
“臣不过是从中协助三位殿下,功劳二字,实不敢当!”
“而其中,鲁王殿下,乃为首功!”
徐达沉声开口。
脸上满是谦逊之色。
他作为朱元璋的发小。
对朱元璋的性子可谓是了如指掌。
同时,他更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若是功高盖主,必然就要引来灾祸。
这些年来。
他谨小慎微。
时刻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更何况。
此战,也的确如他所言。
若是要说功劳。
大明的三位王爷,自然都得排在他之上。
“天德,你莫要谦虚。”
“这场仗要不是有你在,老四恐怕就得败在王保保手中。”
“既然有功,那自然就得论功行赏。”
说罢。
朱元璋的目光,便就落在晋王朱棡的身上。
“老三,此次你及时赶到,截住北元余孽去路,功不可没,想要什么赏赐?”
闻言。
晋王朱棡略一沉吟,徐徐道:“为父皇分忧,为大明而战,乃是儿臣的本分,不敢谈那功劳二字。”
顿了顿。
朱棡抬头看了眼心情大好的自家老爹,这才接着道:“若是父皇真要赏的话,儿臣想要些粮食……封地百姓,都快揭不开锅了。”
本来。
朱棡也知道,现在大明缺钱缺粮。
他是真不想提这茬。
可没办法。
他说的没有半句假话。
他的封地,同样也受到了旱灾的影响。
虽然没有北平和山东行省那么严重,可眼看也要揭不开锅了。
一听朱棡开口是要粮食。
本来还意气风发的朱元璋,瞬间就有些尴尬了起来。
你说你要是想要个什么封号,又或者是要些土地。
哪怕就是护卫军人数要往上提一提,他朱元璋都会爽快的答应下来。
可这粮食。
哪怕他朱元璋是皇帝,也没法子凭空给变出来啊?
“嗯,此事,咱会好好考虑的。”
说罢。
朱元璋的目光。
便就从晋王朱棡的身上挪了开去。
落在了他身后的燕王朱棣身上。
“老四,这一次,你的作战计划可谓颇为周详。”
“不但成功击杀北元先头部队近六万人,更是为老三的支援争取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不出所料的。
朱棣一开口。
同样也是要粮食。
这就让朱元璋犯了难了。
本来吧。
他让蓝玉去沈家走了一趟。
的确是“借”到了不少的钱粮。
现在北元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要进入漠北,彻底消灭北元政权,所需兵力自然就比此前要少的多。
这也就意味。
蓝玉带来的钱粮,能够拿出很大一部分,来用以赈灾。
可谁成想。
云南与贵州毫无征兆的就出现了叛乱。
虽说有坐镇云南的沐英在当地镇压。
但其兵力,却无法消灭反叛势力。
朝廷必须还得派兵前去支援。
这便就得有粮草。
而贵州的吴勉率领诸洞造反。
坐镇湖广行省的楚王朱桢与信国公汤和前去镇压。
同样少不得粮食。
所以说。
蓝玉带来的钱粮,万万是动不得!
想到此处。
朱元璋心中不禁暗自叹了口气。
不过。
仅仅是数息。
他的眼前便就顿时一亮。
“咱没有,老十有啊!”
“这小子,不是有旱稻这个宝贝吗?”
心中暗道一声。
朱元璋眼中金光大作,望向了站在后方的朱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