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吴这边,诸葛亮一路绕道,终于到达了京口。
诸葛亮一路走来,乘着小船,虽然走得慢,但是却一路上把东吴的基本情况都了解了一下。
诸葛亮不愧是智者的化身,他到达东吴之后,并不先急着说孙刘联合抗曹之事!
而是,他替孙权考察了一个适合做都城的好地方:秣陵!
秣陵原称为金陵,因楚怀王看到此处有王气,因此在此买下黄金以求镇压王气,故而有了金陵这个名字!
而到了秦朝,秦始皇南巡之际,随行的术士也看到了这里有王气,因此建议秦始皇将这里改名叫做秣陵,以示贬低之意。
当诸葛亮经过秣陵之时,他也看到了此处风水极佳,龙盘虎踞,确实是有王者气象,因此他决定以此为由,劝孙权搬家。
这个时候的孙权,刚刚从吴郡搬到了京口,已经算是向西进了一步!
当然,诸葛亮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劝说孙权抗曹,他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观察孙权的野心。
看他到底有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
不过,孙权虽然年轻,但也是有城府之人,怎么可能被诸葛亮这一忽悠,就立刻入套?
他不动声色,没有表态,只是让诸葛亮吃好喝好。
这两方结盟,其实就是一个装逼大赛,双方都要沉得住气!
假如一方先提及联盟的事情,那么就说明这一方求联盟的心思更加迫切,那么对方自然会趁机提出苛刻的条件。
于是,几天来周瑜和诸葛亮都是绕来绕去,谁都不肯主动提出联盟之事。
但是,毕竟诸葛亮这边任务艰巨,他根本不知道曹操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先把江夏围了……
因此,诸葛亮不得已,他准备激一把周瑜。
让周瑜主动把这个事儿说出来。
当然,这个具体过程,就不细说了,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
诸葛亮巧妙地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让周瑜一怒之下,说出了要和曹操决一死战的计划!
看到周瑜入套,诸葛亮知道:说服孙权的机会来了!
而与此同时,祝云卿也预料到了此时孙刘正在进行联盟前的会谈,于是他向曹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由自己出使东吴!
曹操吃了一惊!
这祝云卿可抵得上及十万大军啊!
万一被东吴扣下或者杀害了,那可怎么办?
尽管他知道,以祝云卿的能力,肯定能够劝降孙权。
但是,曹操还是十分犹豫,不敢冒这个险!
“丞相,你放心,我自有保全之道!”
“孙权必然不敢杀我,因为这样一来无疑是向丞相直接宣战!”
“如果真的要杀我,那也是周瑜之流的想法,我想,这孙权也定有防范!”
这些道理,曹操都明白,但是他还是多少有点不放心。
“这样吧!我派二十艘大船护送你到京口,你在东吴逗留三日,若无进展,即刻速归!”
祝云卿答应了!
其实,他此次南下东吴,实则另有目的!
自从征乌桓之战后,曹操允许曹冲坐镇幽州开始,他知道曹操已经和他不可能成为永久的盟友了。
先在幽州、辽东,其实早已成了祝云卿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还有轲比能这些鲜卑人以及张燕的黑山军。
虽然这些还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曹操,但是这毕竟是祝云卿的根据地了!
而且,祝云卿也认为,假如自己不南下,而是向外扩张,那么以后自己和曹操倒也能够长期和平相处!
因此,祝云卿这次出使东吴,很大一个原因,便是想从东吴获得先进的造船技术!
他知道,东吴既然能够从东南亚搞来大象,那造船航海之术,定然是非常高超的!
有了东吴的造船术,祝云卿以后在海外扩张,便成为了可能!
到时候,他第一个要征服的,就是扶桑!
船队出发了,在大军的护送之下,再加上船挂着使者的旗帜,这一路上倒也没有遇到过吴军的骚扰。
听到曹操主动派人前来招降的消息,孙权吓了一跳!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封锁消息,秘密接待,千万不能让这帮武将知道了!
然而,这曹操的几十艘战船停在江面之上,如此显眼,孙权终究还是瞒不住这些武将的。
与接待诸葛亮的情形不一样,孙权对于祝云卿可谓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他亲自将祝云卿接到宫中,为他摆酒接风。
而于此同时,诸葛亮和周瑜却在焦急地等待着孙权的召见。
“什么?曹军派来使者?主公正在接见?!”
鲁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不能告诉周瑜。
“主公让您带着孔明先生先见见江东名士!”
宫人留下一句话就走了。
这鲁肃也只好作罢,带着孔明先去会会这些江东的文臣。
诸葛亮早就对于这场舌战做好了准备,便欣然前往。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场论战,他将碰上真正的硬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