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知青们显得相当的兴奋,因为钟越民的包裹里居然有鸡肉,酒,还有白糖之类的调味品。
特别是一些面粉,让他们口水都快要滴下来了。
郑同骑着久违的自行车,显得兴奋的不行,但是还是有些担心的向钟越民问道:
“越民,咱们这身打扮不会出问题吧”
郑同之所以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
别看京城好像风平浪静,运动快要接近尾声的样子。
可农村正是闹得红火的时候,他们这身打扮恐怕也太招摇了。
钟越民正在向男知青散烟,向女知青散发一些雪花膏一类的小东西。
饶是一向和钟越民不对付的蒋碧云也是红着脸接下了东西。
这些天的劳作,她们的脸就仿佛别刀刮的一样,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着样子。
钟越民听到袁军的话后,不由得笑了起来:放心吧,知青办的马主任是我爸以前的警卫员,来之前就打过招呼了。
郑同一听立马开心的撒丫子狂奔起来,其他知青也是跟在后面撒丫子狂奔。
知青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国家不可能真的就让他们一下融入农村中去。
城市和农村的碰撞肯定会闹出一些摩擦,为了防止这些知青在农村收到欺负和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知青的一切事宜都归知青办管,这里说的一切自然也包括知青们犯的错误。
换句话讲哪怕知青们杀人犯法了,公安局也得和知青办共同的审理下才能判案。
更别提像王占英这些人了,钟越民他们闹得再过分,他们也只能将这一情况反映到知青办。
由知青办来处理,而不是像对待村民那样,二话不说就将人绑了去。
钟越民的俩侧的大包是用俩个床单捆绑的,装了很多的东西。
郑同他们一进去就开始迫不及待的翻了起来,吃的穿的都有,最主要的居然有好多本书。
秦岭抱着一本《哈姆雷特》就开始贪婪的看了起来。
这些书都不是公开出版的书籍,只有供高级干部出入的内部书店才有,据说是供高干们”学习批评”用的。
书的封面是灰色或黄色的,没有任何装璜,俗称”黄皮书”、”灰皮书”,这些书在四九城的干部子弟圈子里很时髦,钟越民和郑同都爱看这些书。
钟越民将身上的将校呢换了下来,这玩意可不能下地干活,沾上泥黄土,洗起来可是相当的费劲。
男知青们还是和往常一样的磨洋工,只是这次微微有些不同,大家头一次这么迫切的想要听到下工的锣声。
随着“当当当”的铃声响起,男知青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这窑洞冲去,而女知青们则有些扭扭捏捏的不太好意思。
钟越民见状只好笑着走到蒋碧云的旁边说道:“行了,蒋碧云肉可是一年只能吃一回,你忍心让他们那帮不会做饭的把肉糟蹋了”。
蒋碧云红着脸有些不太好意思看钟越民,都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蒋碧云知道这次吃完后,她就再也和钟越民他们硬气不起来了。
郑同起哄道:“行了、行了,列兵蒋碧云同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放弃了开小差的打算,又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中来,放心吧蒋碧云同志,我们不会岐视你,你千万别背什么包袱。”
蒋碧云啐道:“滚,一边去.....”
说完就大步流星的跟在男知青的后面。
秦岭却路过钟越民的旁边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对着钟越民问道:‘钟越民我那有几本书,你要看么?’
秦岭这小娘们儿很怪,自从来到这好象从来不和别人争什么,和谁也不特别接近,对谁都客客气气的。
由于蒋碧云对钟越民他们的关系很差,钟越民也不知道晚上有没有看书,不过白天她闲着没事就坐在后崖上看书。
郑同不想钟越民犯错误,打算将一切“苦难”都自己抗下,于是和秦岭搭茬道:“都有什么书啊?”
秦岭淡淡的说:“《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向上爬》、《带星星的火车票》,剩下的我还没看过,你要可以先给你们看”
钟越民听后直接吓了一跳,好家伙全是禁书,这妞的胆子可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秦岭就这么扑闪扑闪的盯着钟越民,盯得钟越民直发毛。
无奈钟越民只好点了点头,说道:“行吧,那你把《麦田里的守望者》借我看看吧,我比较喜欢其中的霍尔顿,他们拒绝平庸的生活,喜欢追求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秦岭点了点头,有些惊讶的看了钟越民一眼,有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随即就快步的跟上了蒋碧云她们。
郑同看着秦岭离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说道:“得这妞又没戏了”。
郑同刚想走,可却被钟越民给拦了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搞定常老贵。
现在想想张会计他们也快要回来了,是时候敲打敲打常老贵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