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游小说网>历史军事>大秦:我高要,开局夺易小川命运> 第二十五章 兴奋地淳于越,我要拜他为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兴奋地淳于越,我要拜他为师(1 / 1)

前一句没怎么明白。

那是嬴政没和淳于越说过,培养百姓观念的这个过程。

只提天地君亲师。

淳于越自然不太明白。

可后面这一句。

直接把儒家治国的含义阐述的淋漓尽致。

这些话。

淳于越之前就知道。

可是才没有把这些理念往治理天下这方面套过。

淳于越只是简简单单的,把这些话给当做诫言,何曾想过还能有如此深意?

就这一刹那。

淳于越就仿佛醍醐灌顶。

一下子明悟了。

看着这个状态的淳于越。

嬴政眉眼舒展开来。

经过自己的提点。

这淳于越也不是那么的不开窍。

心情大好之下。

嬴政又把天地君亲师的内容,给淳于越稍微讲解了一番。

连贴身太监都看出来了。

这淳于越的激动,溢于言表。

淳于越激动万分。

终于看到了儒家当兴之日!

在这大秦。

各种思想,都在法家的赫赫威名之下。

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甚至,有的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儒家学子。

也逐年减少。

自孔子孔圣人创立儒家以来,一直想把儒家的思想作为帝王治理国家的方针。

可孔圣人失败了。

孔圣人奔走于列国之间,想让人接受儒家治国这个理念,却无人赏识。

多少儒家学子。

每每想到这个场面。

都痛心疾首,不能自已。

也正是如此。

历代儒家传人。

都在想方设法找一条能让儒家真正的为天下所用的道路。

儒家之前最关键的,就是只提供思想指导。

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方略,或者说方法上。

儒家的思想,已经精炼到了极致。

短短一句话。

后面就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含义。

但是没有把这些思想融入到具体的方略上。

这些思想,就只是竹简上一个简简单单的句子。

并不能被这些掌权阶级直接拿来使用。

这些掌权阶级。

需要的是具体到极致的方略。

可是儒家拿不出来。

就只有思想。

难道这是孔圣人的问题吗?

并不是。

到了孔圣人这一境界。

具体的方法,也就是术。

已经融会贯通。

能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术了。

而在孔圣人的眼中。

儒家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术只是旁支末节。

所以术的运用。

并没有流传下来。

这就导致。

后来的儒家学子。

能张口闭口一堆大道理。

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而且,孔圣人的时代和现在又有不同。

现在天下大一统。

每一个落到实处的方略,需要考虑的东西都不一样。

就是孔圣人在世,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这也是嬴政在听到高要的方略的时候。

那么激动的原因。

高要提出的东西。

对于现在的大秦来说。

就相当于是对症下药。

仿佛那闻名天下的医师。

能一刀不差的除去大秦本身的病灶,却不会伤到大秦的本体。

嬴政刚刚转述的两句言论。

犹如劈开了一只困扰着儒家的迷雾。

又似夜色中划破黑暗的闪电。

豁然开朗。

现在的淳于越就是这么个感觉。

原来是这么回事。

淳于越嘴角裂开。

天地君亲师,原来是这么理解的!

让黎民百姓祭天地以示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

培养对国君的忠诚,就可以使百姓自发的忠君爱国。

习惯于孝亲顺长,就会让人从内心里变得孝悌仁义。

敬师听教,这个师,既可以是传道受业的先生,也可以是历代明君这样精神上的导师。

这样的长期教导之下。

忠君爱国已经变成了骨子里烙印的东西。

何愁大秦不能稳定昌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竟蕴含着如此道理。

而这句话。

就是在说。

君王也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要让治下的民众吃饱穿暖。

不然。

天地君亲师的概念根本教导不下去。

悟了。

淳于越甚至已经开始发散思维。

尝试将儒家的思想,依照现在大秦的问题,贯彻到各种术中。

嬴政没有打扰淳于越。

对于嬴政来说。

此刻淳于越明悟的内容越多。

以后才能更好的为自己所用。

些许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而嬴政也没有浪费时间。

自顾自的捧着纪录高要观点的竹简。

又一遍的研读起来。

一旁的太监咂舌。

这可是千年难遇的场景了。

自家的陛下放任淳于越在面前发呆,还不出声呵斥。

这说出去谁敢信?

难道那位公子说的话语那么富有道理?

淳于越听到了就能直接顿悟了?

太监有些疑惑。

“陛下!”

淳于越面色激动。

“哦,看来你收获不浅啊。”

嬴政抬起头来。

“是的,陛下。”

淳于越低头行礼。

而后,又喏喏开口。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淳于越已经是壮着胆子再说这话了。

放在平常,淳于越能不说话,一个字都不待吐的。

以免嬴政迁怒。

可今天。

淳于越实在是想知道,究竟是何人。

能如此轻松的,把困扰了儒家万千学子的问题给解决了。

出于对高要的仰慕。

淳于越还是提起了胆子。

向嬴政提出了请求。

嬴政何许人也。

看到淳于越这个样子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不过,淳于越今日的表现,还是让嬴政欣慰不少的。

虽然淳于越没有提出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观点。

但是就看淳于越在这里顿悟的状态。

就知道淳于越学到了不少。

就淳于越学到的这两句。

都够用来做事了。

而且,嬴政已经知道了淳于越的目的。

从心底里,对于淳于越的请求也是乐见其成的。

于是开口道。

“说吧。”

“可否让臣见一见这位大才。”

“臣想拜他为师。”

嗯?

这倒是出乎了嬴政的意料。

本来嬴政想的是。

把淳于越介绍过去个那位年轻人。

毕竟淳于越才是儒家正统。

一定能和高要的交谈中。

学习到更多的方略。

但嬴政没想到这淳于越能把自己的姿态放的这么低。

要知道这淳于越已经是现今的儒家代表了。

但这种见识到别人才能之后,就能反省自身的不足。

还能放下身段去孜孜求教。

淳于越称得上一个人物了。

嬴政都有点错愕,自己以前是否对其太过严苛。

不错。

嬴政对于淳于越的态度,十分满意。

不自满,还如此自谦。

见贤思齐。

用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起码这些方面。

淳于越做的不错。

嬴政语气没有了一贯的严厉。

“让你去可以,不过那人并不知道寡人的身份,他只认为寡人是个富商或者贵族,到时候你不要点破。”

寡人还等着这人提出更多的治国方略。

你淳于越要是吧寡人身份点破。

有你好受的。

嬴政这话,已是应允了。

得到了嬴政的许可。

淳于越分外兴奋。

多一分钟都不想等待。

真想见见,如此大才者,还能说出哪些让自己受益匪浅的言语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