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2:朱梓的谋划。(1 / 1)

小春子离去后。

朱梓坐在椅子上。

一边悠哉游哉的喝着茶,一边在脑海中思索着眼前的这件事情。

要说这于显,身为大明前军都督佥事,虽然是正二品大员。

但牙牌,乃是大明百姓的身份证,目的除了证明自己身份以外。

又岂是寻常之物。

更何况,牙牌另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奸细混入大明图谋不轨。

因此,这牙牌皆是由官府统一制作,跟大明宝钞一样,其管理都甚为严格。

任何人不得伪造、变造。

一旦发现,必定重罚。

这次自己派亲卫前往萍乡衙门核实此事,对方竟然敢公然包庇于悦等人。

虽然于显官职颇高,但能够让萍乡衙门胆子粗到,敢来糊弄自己这坐镇湖广行省的藩王。

他于显,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在这背后,必定有一张大手在操控着这一切。

而这人似乎不用多猜,便就能坐实了。

除了老爷子朱元璋,只怕还没人能有这么大的手笔。

很显然,朱梓这便宜老爹,依旧并没有放弃这门亲事。

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毕竟到了这个年纪,老一辈的脑子里,想的就都是儿女的婚事。

你不结,他就总觉得有块石头压在心里,喘不过气来。

于是,一幕又一幕“逼婚”的桥段,就这么在每个社会和时代异曲同工的上演着。

哪怕这个老头是当朝天子,那也都不能免俗。

而且吧。

自己来长沙就藩,湖广行省的三位封疆大吏,啥也不送,全都送的锅碗瓢盆,床铺被褥。

只怕也是这老爷子给他们打过了“点子”。

毕竟朱元璋年少时,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饿死在自己眼前。

最后为了活命,他逃难一路南下,走投无路之下,跑到皇觉寺当了和尚。

最后又被撵出来做了三年的乞丐。

可谓是历尽艰辛,尝尽了人间冷暖。

最后。

他参加起义军,从无到有,并率领淮西二十四将,一路攻城拔寨。

最后一举推翻蒙元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正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大明。

他朱元璋,乃是真正白手起家的草根皇帝。

就连汉高祖刘邦,好歹也还是个亭长。

所以。

当上皇帝以后,因为年少时的种种悲惨经历。

朱元璋格外的重视亲情,舍不得让自己的子孙在生活上受一点苦,吃丁点罪。

“哎,这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说起来,这老头也算是个可怜人。”

“少年父母双亡,中年丧孙,紧接着丧妻,老年又丧子,人间悲剧都给经历了个遍。”

“虽然吧,他还有其他的老婆儿子,可在老朱心里,老婆,就只有马皇后和其他老婆。”

“儿子,也就只有朱标和其他儿子……”

“所以,自己得找机会做些个放荡不羁的事出来才行。”

“否则朱元璋虽然不会像对付朝廷勋贵那样下死手,但狠狠打压一番,肯定是跑不掉的。”

心中沉吟间,朱梓摇头轻叹了一声,便就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不多时,小春子迈着小碎步回到了大殿。

“王爷,于姑娘三人离开王府后,并未出城,而是去城南租了一处宅子。”

闻言。

朱梓虽然有些惊讶,但却也并没有感到意外。

毕竟这于悦千里迢迢跑来长沙,又怎么会就这么轻易的回去。

“多大的宅子?”

“宅子倒是不大,不过地段还不错。”

“嗯,知道了。”

说罢。

朱梓便就起身走出了王府,朝着长沙府衙而去。

既然现在出现了旱情,他也有意去找滕揖问问,看下这长沙府衙有多少存粮,以及难民安置的情况。

想要自己的封地和谐稳定,那自然就得未雨绸缪。

而且,他也有意跟滕揖拉近一下关系。

毕竟以后很多事情,还需要这父母官的配合。

自己虽然是藩王,但初来乍到,很多情况都不了解。

而滕揖在长沙府做了数年的知府,无论是对当地的人情世故也好,还是各行各业的详细情况也罢,都是了如指掌。

毕竟自己这特级高产水稻要推广出去,长沙府的地主豪绅自然是最好的目标。

无他!

有钱啊!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有一个事实,永远不会改变。

那就是财富和资源,永远是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

如今整个长沙府,除了知府滕揖,还有一众富甲豪绅都在看着自己种的那一万亩特级水稻。

只要第一季的水稻成熟,到时候,这抗寒抗旱,且又如此高产的水稻。

这些个地主们,保管眼镜都得瞪出来。

而自己,就能顺利的把种子卖出去。

只不过,朱梓可不打算直接卖钱,他要的,乃是抽成。

只要你用我的种子,每亩地就都得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

这样才是长久生意,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要知道。

这“特级高产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是没法直接作为种子使用的。

也就是说,只有自己手里才有种子,这完全就是垄断的生意。

光靠这特级高产水稻,朱梓就能让自己封地的百姓不受饥荒的影响,能够有口饭吃。

不但如此,到时候多出来的粮食,也还能接济大明的百姓,让大明的政局维持稳定。

至于这特级高产水稻,自然会在大明推广,但却不是现在。

这特级高产水稻,相当于自己最有力的一件“神器”。

在这个年代,谁能让老百姓不饿肚子,自然就会民心所向。

而朱梓的第一步,就是要在自己的封地,把民心聚拢起来。

到时候朱允炆削藩,自己一旦起兵的,那就绝不会出现后院失火的情况。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自然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

【新书期,数据真的非常重要,跪求大佬们奶一口。

作者君会视情况加更的。

现在一章在2000-2500字之间,一天五章这样,数据好的话,作者君会视情况加更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