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让山谷间的邪马台城四处明媚。
不过这里还是寻常的景象,因为倭人这个时候还没有学来神州大陆发明的阴历和节气,还是像祖先们那样只识春播和秋收。
尽管是倭地第一强国的都城,邪马台城却只有一圈木栅作为防护的城郭,与筑紫城不能比,更和百济王国慰礼城那样的真正都邑差得甚远!
夷玉女王年方十三就登上了王位,那些老谋深算的权臣和各部长老需要她这样的少女做幌子。
不过,夷玉的待遇相比姑祖卑弥呼当年要好了不少,就是可以出席贵族议事会,祭神大典时也要当着国人上下公开露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夷玉女王渐渐懂得了自己必须关注的治国大事,尽管治国的是长老们,相关大事往往只是通报下女王。
今日,从上午开始,议事大殿里就气氛沉闷,因为讨论的事情实在让满堂的邪马台贵胄们高兴不起来。
又有两块边境的山谷被咄咄逼人的勾奴军给抢走了,幸好人员损失不大。需要尽快安置相关两个部落的国人。
这个议题进行得没什么障碍,各部大人都乐意接纳同族到自己的领地,人手就是力量!分家时都极力抵触,让自己的家门添丁增口,一个个手伸的快得很!最终,势力最盛的三个大部瓜分了需要重新安顿的人们。
第二个议题最为重大,也是从开始吵到这会儿还无法达成共识的。
在冈水门之役被俘的千田氏将士们被人放回来了,包括北地大尹千田直树本人。
然而,总共只回来了不到四百人,幸存者们说袍泽们主要是惨死在海寇们的刀下。
千田氏的家督人倒是回到了邪马台城中的府邸,但痛心和羞愧之下,到家几天后就含恨一命呜呼了。
按照邪马台人的传统,哪个部族丢掉的地盘,必须他们先设法夺回来,实在无力做到的情形下,才会纠集各路部族军,齐心收复失地。
王国的军力虽然在整个方丈洲首屈一指,却并不存在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王师。邪马台军一直是按照部族军的方式组建和管理,战事必要情况下才集结为一支庞大的军团。所以,各部大人,包括军事将领,都是权力极大的实力派。
千田氏的新家主拒绝出兵收复冈水之门,理由是本部族元气大伤,连一千人的精锐近些年都休想拿出来。
如此,便需要派另外的领袖统帅他们的部族军去远征,或者是各部抽调精兵组成一支混成的军团。
可是,眼下派出自家的子弟去冈水之门卫戍,分明就是纯粹的赔本买卖,还可能赔上血本!
倒是有几家的家督提议按老规矩组成邪马**军,各部按照属民的数量平摊,再命令下属的倭人方国和部落派来大批兵员强化军力。
可是,提出这一动案的,都是自家丁户较少的,摆明了是让豪门大户们出血,那些豪门家督和强部大人们又岂肯接受?
打恶邻勾奴人,至少能得到山川土地、俘虏、财货这些战利品,大家还有同仇敌忾联军杀敌的积极性!
而隔着大老远的去那好几百里外的冈水之门,理论上是能威慑钳制潜在的敌人筑紫国,但违背远交近攻的基本逻辑。
而且,形势已经变了。从前算是个香饽饽,名号上有北境总督的风光,多了块飞地,能接受附近阜弥人、奴人甚至是筑紫侯的孝敬金,还年年旱涝保收地安享国库支付的军费,才被老奸巨猾的千田直树费尽心机地抢走了这个发家还能扬名立万的机会……
眼下呢?千田氏栽了个大跟头!连家督千田直树都气死了……
千田氏凭空遭遇重创,军力和声望被大大削弱,无论是卿大夫还是部族大人,那些竞争权势的豪门强族都在偷着乐!这当口想让他们顶雷,就算是出兵不多,明摆着的吃亏生意也绝不做!风险多大啊!
所以,尽管女王一直阴沉着脸色,大家还是大吵大闹个不休,本来谁也没把年轻的女王真当至尊的。
第三件事,同样棘手,又是和筑紫人有关。
北边与筑紫国接壤的好几个地方,相继传来消息:筑紫侯清宫飒太亲自带着不多不少的一队精锐武士,兴致勃勃地在交界地域的山岭里冬狩。
筑紫人猎获的野猪、麋鹿和其它小动物不知道有多少,那些被他们路过和光临的村落却倒了大霉被祸害惨了!
那里的坂田损毁了很多,好些地方的堤坝沟渠也因此需要重新修缮。
更有些极度不走运的下户人家,筑紫军野炊之后人走了,残余的火患却复燃并蔓延,容身的茅屋草舍都被过火给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