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渐白,依然是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巨浪如山。
军士们将浸了油脂的薪柴投到铁镬中,很快又见烈焰蒸腾、火蛇飞窜。
穿越浊浪迷雾,公孙映细数了几番,确认四周的船上火光数量没有少,这才略为舒了一口气。
“谢叔,您估计这东北风将我们回吹了有多少里程?”公孙澄向老行伍谢振请教。
“不好说!等风雨小些了,再说吧。”
如此的狂风恶浪中,“流木计程法”根本无法进行,也不可能准确!
虽然是大地上的万灵之首,可是在无垠大海和恶劣天气的力量面前,人类的一切是如此的渺小!
回到舱内,中军舰上的书吏夏均竭力站稳脚跟,晃动着手臂完成了航海日志:“冬月十三日,向晚时,海中逆风起于东北,复夜降暴雨,船队漂流西南,里程不详。”
……
大雨停歇了,东北风也弱了不少,天际长云依然阴郁。
群山面向北方的大海连绵起伏,一片寒林带烟,云峰白雪皑皑。
冬雨初歇,寒意料峭,为了生计,滨海倭人还得奔波。
山海之间,一个小村落,炊烟袅袅。
波涛荡漾中,几艘小船漂浮在近海处,人们腰系长绳,携篮潜入水下采珠捞蚌。
一个汉子从水下钻出来,脸上荡漾着收获的笑容,却见船上自己的女人正目瞪口呆地望着远方。那汉子扭头一看,当即也愣住了。
只见桅帆林立,艨楼浮海,十几艘从未见过的巨大舰船正在向海岸开来。
水面照见巨艨影,舳舻乘风靠岸来。上百多个武士换乘了轻舟来到岸上,看穿着打扮完全是异乡人!
一连数日的风雨将公孙军舰队送到了眼前这片陌生的土地,公孙澄决定上岸一探究竟。
看着慌忙逃远的土著,山坡上的村落和水田,谢振认出来了,这里是方丈洲,从前老兵们曾追随公孙模和张敞将军两度来过,而且前后待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大哥,家主和大爷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前往瀛洲,逆风却将我们吹到了方丈洲!眼下该如何是好?”公孙映毕竟成为公孙遗族的领袖尚不足百日,遇到这么大的变化,一时不知所措。
“既来之,则安之!”公孙澄很是镇定,“个别船只受损了,在这里我们也好修补。谢叔,你能辨出这是方丈洲的什么地方?”
“不清楚。不过,我们去那村子里,问一下便知。”
“那好!这就去。传令下去,不得惊扰当地倭人。”公孙澄下令道。
全副武装的异族闯入了村落。幸好,他们没有做任何伤害倭人男女的事情。有去过北方之国的人们听出来了,他们对自己讲的是韩人的语言。
可是,这些异乡来客的衣着打扮又和一般的弁韩人并不相同。
村落的倭人老村长告诉异乡人,这里是倭人末卢国的一个村落,大家都听住在大城邪马台的夷玉女王号令。
“筑紫国离你们这里有多远?”谢振居然还会一点倭人的话,连带比划着问那老村长。
“筑紫国就在我们末卢国的东边,过去不到三百里就是他们的地方了。”倭人们小心地告诉来人。
“少主公,我想起来了。此间应该是方丈洲的西北角,东面有倭人大国筑紫,国都是伊都城,比这里繁华很多!北边那个大岛属于一支国,岛上土著属于越人,有好几千人。当年,在筑紫国靠海的一个地方,大爷和家主还奉老将军之命修建过一个堡垒,我们撤离的时候交给了倭人。”
“方丈洲距离星州有多远?”公孙映问谢振。
“方丈洲位于星州的东南方向,夏日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渡海不过数日,中间隔着对马国和一支国,对马国的人也属于越人一族。”公孙澄替谢振回答了,关于方丈洲的情况,他是做过不少功课的。
“大哥,扶桑方丈洲究竟有多大?”公孙映接着又问。
这个问题难住了公孙澄,他将眼光看向身旁的谢振。
“方丈洲据说要比马韩全境还要大出很多!不过,跟从老将军时,我们只了解倭人领地的大致情况。方丈洲的北部,主要是倭人的世界,有不少方国和部落,由一个巫女国王统治。女王的国都在邪马台城,与南面的勾奴国接壤;勾奴人和倭人是世仇,两族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息过。抓获的勾奴战俘们说,在他们领地的西南面,还有一支强大的奴人势力,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少主公,你是有什么打算?”谢振介绍了自己了解的一切。
“大哥,谢叔,我想,既然方丈洲是个岛洲,倘若不是甚大,便可以环岛航行。我们原本就有环绕瀛洲航行一圈的计划,带的粮食够多。既然老天送我们来到了这里,我想,不如先将方丈洲上的虚实彻底摸清楚!”
公孙澄想了想,点头道:“可行。计划的核心是为族人找到可以安家的新天地。也许,方丈洲的南部,也存在这样的地方。这样,我们回船上去,召集大家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