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香川的对岸,出现了一行来人,打着醒目的旗帜。
那蓝色的旗面上,竟然绣着古色古香的象形鸟篆,仔细辨认,是个“纪”字。
小船飘荡着从对岸一路划过来。
在岸边等待的公孙映兄弟,见到了纪伊国主派来的使臣。
舰队靠泊在纪香川南岸的一处凸出半岛边上的不大港湾里。
一座城池,虽然不大,却是真正的城池!在远处青山烘托下的海滨原野上很是醒目。
公孙映和少量从行者下了楼船,在纪伊使者的带领下,步行前往纪伊国唯一的都邑。
无论是纪伊贵族还是公孙氏兄弟,都未曾料到,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彼此遇见和相会。
纪伊城最大的一座华屋里,东道主为来访的嘉宾举行了盛宴,以突显接待同样来自神州、一样流落到扶桑的海客们的热情。
年纪老迈的纪伊国主和殿堂中的大小贵族们虽然没有一个还会讲祖先们用过的语言了,却个个都记得本族的根在神州大陆,瀛洲纪氏上下乃是神州东国先人的后代。
“君侯,你们祖上是怎么流落到此间来的?”
公孙映看到纪伊贵人们不同于倭人的身高与面貌特征,又想起他们有旗帜,还绣有象形文的“纪”字鸟篆,相信他们确实先人来自中土。
但他却想不明白,为何在神州到瀛洲的必经之地方丈洲没有关于这支神州流民一族的任何传闻。
“我族世代相传,先人本是神州东国的青州土著,是古老的少昊氏的无名分支。到了夏后氏统治中土世界时,先祖们形成了自己的新部落,从属于东夷九种中的隅夷有穷氏联盟。商人灭夏后,先人部落成了王国的纪方,又称纪夷。神州中土所说的‘东夷’或者‘夷’,其实原本就是‘人’的意思。周人灭商,征服了整个东国,先人们也归顺了周天子,国祚薪火相传为纪邦。”
纪伊国主思索着对宾客们娓娓而谈,毕竟重忆起那些古老的往事还需要捋一捋复杂的头绪。
“周王室为控制夷人为主的大东地区,派子弟和功臣东来,建立了齐邦和鲁邦这两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齐人就在我们家邦的西面没多远,野心勃勃的他们总是欺负东夷血统的莱人、州人和我们纪人。鲁人倒是对先人的纪邦颇为友善,好几代鲁侯还娶了我们纪氏宗女为妾室。后来,齐国益发强横,出了一个厉害的国君,叫~叫~,对了,叫齐襄公。”
“君侯,您老慢慢说,不着急。”公孙映说着面带微笑举起酒杯,示意敬老共饮。
那纪伊老国主啜饮了一口,抹了抹胡须上的酒水滴,继续他的讲述。
“齐襄公兴兵向东扩张,灭了州国,又攻打我们的家园,鲁侯也保护不了我们。最终,先祖家邦被势大的齐人所灭,部分公族逃奔东莱,投靠了姻族莱侯。不料,齐军后来又灭了莱侯国。不甘心社稷薪火断绝的我家先祖决心流亡海外另建家园,便带着愿意追随的纪、莱、州三族十六家之众上了舟桴,浮于海上。他们原本是打算北上,去海东的君子之国朝鲜落脚,却不料中途遇到海上风暴,被风暴和海潮裹挟着漂流在茫茫大海的深处。风暴平息了,艰难的先人们最终到了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那岛很大,却只有原始的土人,土地和物产也都不理想。先人们决定继续向北寻找应该存在的大陆,由流亡州人的首领带着部分丁壮原地等消息,保护和照料不适合海上漂泊的妇孺老弱们。第二次出海,竟又鬼使神差地遇到了风暴,被吹到了南方大海。幸好,舟桴遇到了南海的黑潮,又载的都是丁壮男子,历经劫难后为黑潮所挟漂流至纪南海岸。劫后余生的先人们发现,这里有山有海有平地,是在一个大陆上,就筚路蓝缕地在这纪香川边创立了家园。”
老国主说到这里,脸颊上流淌出忍不住的老泪,在座的纪伊贵人们也因祖先们的出生入死而唏嘘涕零。
公孙映、公孙临等贵宾们也无不百感交集,想不到纪氏流落异国的经历还要比己方更为悲惨艰难!
“后来,先人们花了好些年,才顺着安全的吉备内海向西发现了方丈洲,又辗转回到了海中大岛,与留在那里的众人再度重逢。这其间,能干的州人首领收服了岛上土人,仿照神州制度草创了部落联盟,将这座大岛改名为州邦。州人选择了留在岛上,我们纪、莱两族的十三家男女老少都登舟东行,历经方丈洲、亶洲,最终安全抵达了这里的家园。先人们不忘神州故国的老根,将在瀛洲建立的国度还叫纪邦;自称纪夷。倭人按照他们的发音,称我们为纪伊之国。”
“喔,纪伊其实就是纪夷呀!”公孙映恍然大悟。
老国主点了点头。
“最终安家这里的先人们,总计只有十三家二百多人。所以,一开始就很注意和土著们处好关系。我族又在治国、经商、耕田、打猎、制器等多方面都比附近的原住民先进,他们便很愿意与我们交好,向我们学习文明,与我族通婚。在内陆的耶摩堆人和更远地方的瀛洲倭人方国部落,贵族们视为统治象征物的重器金铎,就是模仿我族才流传开的。倭人见我们召集族众时会敲响金铎,声音清亮又美观大气,便纷纷地向我们求购和定制。你们别看我们只有这一座城池,人家也算不得很多,却是整个这一大片瀛洲天地的商业都会和制器造作的中心。”
老国主历数着纪人家邦后来的发展情形,泪痕散去,笑意绽开,自豪感外露。
确实,进的这城邑后,看得出商业气氛浓厚,拥有成片的作坊区。虽然不及筑紫国伊都城和吉备国都桃花邑繁华,却风流独具!
“怪不得,淡路洲的岛民很是推崇纪伊城的风光!浪速人说远方的商贾宁可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也要找机会来你们这里交易。”
公孙临想起和浪速人交流时的听闻,真诚地赞美着。
“那是!那是!”老国主开心得白胡须都飘起来,“他们的岛名,其实也是当年我族先人根据土著的发音给起的名字--亶洲,赞美岛民土著的民风实在!先人们掌握了往来方丈洲那厢的航路后,出没海上和远近的倭人贸易交流。往返路过靠泊登上他们的土地时,岛民总是尽其所有地热情招待。倭人还给擅长航海的鄙邦起了个外号纪伊海之族。”
“君侯,祖上同族同根的我们,将来也多加强生意往来。我们在方丈洲还专门有个榷场,欢迎贵邦的商贾光临和开店。”公孙映又端起了酒杯,一饮为敬,“除了倭人,和我们做生意的还有海北半岛的韩人,海上的一些岛国。大家互通有无,货通四方,物尽其用。”
“好!好!从前啊,也偶尔有海北的商贾冒险远帆来我们这里的,包括留在海中大岛上的州人和一些亲戚的后人。不过,听说后来又有神州来的一支胡人扎根那里,与远亲们融合,所以他们的国家如今叫做州胡国了。”
纪伊国主的话让公孙映想起了见识过的那些专事贩卖猪、牛等牲畜的州胡商贾,想到不他们竟然还和纪伊海之族有着特殊的渊源。